通讯员 刘祥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激昂的口号在校园响起,一批又一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怀揣着梦想与热忱,踏上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着动人的篇章。
自2007年西部计划在该校启动以来,至今已有81人投身其中。今年招募通知一经发出,迅速吸引了近百名同学踊跃报名,他们的青春选择,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故事。
不仅如此,这所学校还探索出一条服务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日职路径”。
扎根西部的坚守与成长
在持续了近20年的西部计划帮扶工作中,这所学校很多学生选择扎根边疆,见证着西部的发展与变迁,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朱林,2008届西部计划志愿者,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潍坊籍毕业生。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新疆喀什地委组织部干部。他与同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妻子在这片土地上相知相爱,组建了幸福家庭,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娃娃。
杨辉,2010届西部计划志愿者,人文与旅游系语文教育专业聊城籍毕业生。从最初在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支教,到成为第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老师,10余年来,她用坚守和智慧,点亮了无数边疆孩子们的未来。
赵忠亚、郜鲁娟,电子信息工程系菏泽籍毕业生。源于同样的援疆情怀,2012、2013年,两人先后响应西部计划号召,相爱携手来到新疆阿合奇县。
如今,赵忠亚担任库兰萨日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负责政府常务工作,分管资金保障专项组、援疆扶贫专项组等工作,郜鲁娟也成了一名优秀的纪委干部。追梦路上,他们一直携手努力。
类似扎根成长的案例数不胜数。从初时激情援疆,到最终选择扎根成长,他们早已与新疆融为一体,秉承“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用心耕耘在西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
跨越山海的青春接力
踏着学长们的足迹,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接力从未止步。
2022年8月,来自创意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赵俊豪,来自人文与旅游系学前教育专业的訾羽,毅然背上行囊,同时奔赴西部,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连城街道办菜籽社区,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语言不通成为赵俊豪融入当地的第一道难关。这个20余岁的小伙子并没有退缩,走家入户时,他耐心倾听,仔细观察村民们的表情与动作来理解意思;闲暇时,跟着当地同事认真学习方言。
慢慢地,从最初的“听不懂”到如今能熟练地和村民唠家常,他真正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在社区的日子里,赵俊豪跟着1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春天防火护林,穿梭在山林间;年底核算各类数据,在办公室里忙碌到深夜。每一次与村民的交流,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让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愈发紧密,而他热情扎实的做人做事风格,也赢得了当地人们的认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幸福小区,爱笑的泰安籍女孩訾羽更是深受阿爸阿妈们喜欢。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服务期满后,这个离家千里、表面柔弱的女孩竟然坚毅的选择了留下,在她心里,已经把人生坐标锚定西部。
翻阅近两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公布的优秀志愿者名单,该校2020届毕业生张师龙、2021届毕业生郭晨凡、2022届毕业生訾羽、2023届毕业生王鑫雨,均在其中。在这片陌生又亲切的土地上,青年志愿者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职业教育的东西部“双向奔赴”
输送志愿者的同时,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落实国家东西部协同发展总体战略方针,主动与西部兄弟院校“结盟连亲”,探索出一条服务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日职路径”。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牵线搭桥下,该校先后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技工学校、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西部职业院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建立起了需求导向的对口支援工作体系。
专业联手,以水产养殖技术和建筑工程两个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带动其他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助力西部学校打造高水平专业;技术援手,开展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精细化制备及其终端产品赋型,助推企业由“虾青素原料供应商”向“高端健康终端产品制造商”转型;成立“水产养殖实验及培训项目援疆组”,成功养出澳洲淡水龙虾,一系列技术助推了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西部计划不是单向帮扶,而是共同成长。”该校团委书记万基茹表示。当水产专业师生最终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大漠养殖,职业教育的种子在西部大地开出了创新之花;当一批批年轻的毕业生志愿者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找到人生坐标,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宏图便有了温度与心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