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不是唱歌节目,而是“权力展示会”啊!
2025年6月,《让我来唱》刚一开播,就迅速成为了热议话题。但是,大家关注的并不是选手们的实力,而是一个人——张可盈。
她明明不是节目主角,但镜头总是围绕着她;她不是C位选手,却牢牢掌控全场节奏;她更不是导师,却让在场的所有导师都哑口无言。
有网友说她“情绪过于丰富”,也有直言:“节目组简直成了她的私人后花园。”
最炸裂的时刻,莫过于她一开口就把“张凯丽的女儿”这个身份甩到观众脸上,仿佛在宣告:我背后有强大靠山,你们得给我让路。
但这里不是家庭聚会,而是选秀节目。靠哭、闹和“我妈是谁”,真的能走得远吗?
当张可盈踏上舞台时,蔡国庆就不忘提醒观众:“这是张凯丽的女儿。”
看到这幕,导师席上的胡彦斌挑了挑眉,萧亚轩表情尴尬,郝蕾直接低头看起了提词器,似乎在回避什么。
展开剩余83%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张可盈竟然当场明确表示,只想进入胡彦斌的战队,其他三位导师的邀请统统不屑一顾。
蔡国庆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郝蕾的嘴角抽动了几下,萧亚轩干脆保持沉默。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比赛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争夺名次,而是为了“指定战队”。
胡彦斌没有选她,于是,接下来的情绪大戏就开始了——哭、控诉、赌气。
她当场泪如雨下,语气里带着一股“被抢了玩具”的气息:“那我去郝蕾那里好了。”
此话一出,郝蕾的脸色立马变得铁青,冷冷地回应:“我考虑一下。”
第三期节目录制时,张可盈再次没被选中,她再次情绪崩溃,痛哭流涕。
这一次,连蔡国庆都看不下去了。他不发一言,起身走出导师席,直奔后台。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工作人员瞬间慌了神,制片人赶紧上前调解,足足花了20分钟才将事态平息。
蔡国庆回来时,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点评时语速也变得飞快,显然是想赶紧结束这段“任务”。
全网弹幕瞬间被刷屏:“蔡老师已经被气疯了。”
而此时,张可盈依旧哭个不停,依旧控诉不止,依旧摆出一副“世界欠我一个冠军”的态度。
节目播出后,一段录音在社交平台疯传,疑似是张凯丽的声音在电话里说道:“她(张可盈)心理比较脆弱,你们要多照顾。” 语气虽平和,但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人炸毛:“她不是普通选手。”
这句话一下子引发了观众对节目组“公正性”的质疑。
虽然节目组并没有正式否认录音,也没有承认,但他们对外回应称:“每位选手我们都公平对待。”
但观众不是傻子,选手们更不是傻子。
有选手私下爆料:“她住的酒店不扣分,迟到一分钟我们就被点名;她有单独化妆间,我们四个人要挤一个。”
规则变了;公平也碎了;节目组的底线,被张可盈的“身份”撕开了一个口子。
节目组原本计划是统一宿舍,三天两夜全程直播。张可盈看了看宿舍,皱了皱眉,抱怨几句后转身进了卫生间痛哭。
于是,节目组临时更改了规定,允许选手自行选择酒店或宿舍。
表面上看,这是“人性化”的举措,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为她一人量身定制”。
其他选手虽然表面接受,但心里早已掀起了波澜。一位选手直接爆料:“她简直就像是带着VIP卡来的!我们是来拼命的,她是来度假的。”
而郝蕾,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会为了镜头做出“情绪表演”的人。
她的点评越来越冷淡,甚至有一期,她直接跳过了张可盈的情绪,只谈她的唱功:“情绪我们暂时不提,唱得不够稳。”
萧亚轩不再笑,胡彦斌沉默寡言,整个导师席的气氛冷得几乎要结冰。
节目的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7分以上,到了6月底已经跌到了4.8。
观众的评论也一针见血:“这不是音乐节目,这简直是情绪管理课。”
广告商们也敏锐地察觉到问题,据说有三家品牌临时撤资,原定上线的纪录片也被搁置。
这场“作妖大戏”,最终把节目本身也拖进了泥潭。
看到张可盈的表现,许多网友不禁想起了她的母亲——张凯丽。
张凯丽曾在《花儿与少年》中坚持换锅具,在《奔跑吧兄弟》中拍打王祖蓝,在宿舍忘关煤气……这些事件看似是“性格使然”,实则透露出一种“我说了算”的态度。
而张可盈,显然继承了母亲的这一“血统”。
连她的哭泣动作、说话语气,都被网友扒出,发现与张凯丽简直一模一样。
曾经,母女俩是观众心中的“国民亲情代表”,而如今,因这一档节目,她们双双陷入了争议的漩涡。
张可盈的争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一档节目那么简单,它揭示了娱乐圈中“后台思维”的根深蒂固,也揭开了“规则”在现实中脆弱的一面。
你可以有背景,但不能把它当作护身符;你可以有情绪,但不能拿它操控全场。
观众不是傻子,他们看得出,谁是真的在唱歌,谁在演戏,谁在“搞事”。
情绪能够为你赢得一时的关注,但却无法带来长期的尊重。
最终,舞台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发布于:山东省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